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250527

  • 长江三角洲沉积相的初步研究

    李从先;王靖泰;李萍;

    长江三角洲是巨大的潮汐型三角洲,依据水动力作用,沉积特征和生物组合,三角洲主体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三角洲的伴生沉积体系在海区有(?)港幅射砂洲和钱塘江砂坎,陆上为长江南北两侧的滨海平原。各相带又进一步划分出亚相,共有十一种亚相。钻孔揭示,三角洲自上而下的垂直相序与自陆向海沉积相依次出现的顺序基本一致.

    1979年02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76 ]
  • 长江河口地区全新统的分层与分区

    郭蓄民;许世远;王靖泰;李从先;

    根据长江河口地区全新世气候、沉积环境的变迁以及三角洲地貌发育阶段和考古资料,将本区全新统划分为三段.各段厚度、岩性和沉积相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据此又把全区全新统划分为五个分区。

    1979年02期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03 ]
  • 几种现代砂的概率累积曲线

    李萍;王靖泰;

    近年来,我们采用多种粒度资料的处理方法,对现代沉积物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分沂对比,证实概率累积曲线对于判断沉积物的动力条件效果较好.本文提供了八种现代砂的概率累积曲线,作为研究现代和古代有关沉积相的参考。

    1979年02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7 ]
  • 运用粒度分析方法探讨古代砂体的沉积环境

    王慧中;项立嵩;张国栋;

    本文用薄片粒度的概率累积曲线分析方法,在与其他相指标相互配合的情况下,试从苏、浙、皖老第三系300多个样品的分析探讨古代河床砂、河口坝砂、天然堤与决口扇砂以及浅滩砂粒度分布的基本特征。并注意到这种粒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也适用于碳酸盐砂的环境解释。

    1979年02期 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3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3 ]
  • 几种地球化学标志在金湖凹陷阜宁群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王益友;郭文莹;张国栋;

    本文主要通过苏北金湖凹陷下第三系阜宁群的岩心及部分现代海湖底质样品,进行了岩石化学、光谱分析;利用硼、镓、铷、锶、钡、钾等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磷酸盐的分析,和其组分比,进行沉积环境的分析。其分析结果与该地区的岩石矿物分析,古生物分析等相吻合,表明该区曾有过海水侵入的影响。

    1979年02期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1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8 ] |[阅读次数:104 ]
  • 苏北东台拗陷下第三系阜宁群的海录石

    董荣鑫;

    本文论述了苏北东台拗陷下第三系阜宁群地层中所近发现的盆内自生海录石的产生特征,探讨了它的成因及沉积环境。

    1979年02期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岸礁的沉积相带

    王国忠;周福根;吕炳全;全松青;闵秋宝;

    鹿回头珊瑚岸礁是海南岛岸礁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属于上升礁范畴。礁区沉积分为岸礁沉积和生物碎屑沉积两类。鹿区可划分为五个沉积相带:礁前带、礁沐生专带、礁坪带、海岸带和礁后泻湖带.各带按沉积特征还可细分为2—3个亚带。研究证明:沉积物粒度资料、物质组分和生物(特别是微体生物)的生态条件等可用作指相标志。

    1979年02期 7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91 ]
  • 东海表层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分布的初步研究

    汪品先;闵秋宝;卞云华;章纪军;

    东海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定量研究的结果表明:河口、陆架内部、中部、外部、陆坡与海槽,分別具有不同的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它们受水深,水温与盐度等因素控制。

    1979年02期 9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3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6 ]
  • 论上海地区的第四纪海进

    闵秋宝;汪品先;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并综合其他资料,证明上海地区东部第四纪以来经历过四次海进:晚更新世中期和全新世的海进较强,形成浅海相沉积;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早期的海进较弱,仅有海陆过渡相沉积。

    1979年02期 10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75 ]
  • 东海北部沉积物的孢粉、藻类组合及其地层、古地理

    王开发;孙煜华;张玉兰;

    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藻类分布规律、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区:1.松(Pinus)——栎(Quercus)——草本花粉组合区,2.松(Pinus)——栎(Quercus)孢粉组合区,3.柏(Cupressaceae)——松(Pinus)——禾本科(Gramineae)——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4.蕨属(Pteridium)——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5.栲(Castanopsis)——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区。通过柱状剖面的孢粉、藻类研究,可分为A、B二层,B层为柏(Cupressaceae)——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禾本科(Gramineae)组合,反映冷凉干燥气候,为上更新世晚期沉积,当时海面大幅度下降,东诲大陆架大部分成陆。A层为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反映陆缘植被和目前相似,为全新世沉积。

    1979年02期 12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79 ]
  • 浙江金衢盆地白垩系孢粉组合

    王开发;张玉兰;蒋辉;章永昌;万之静;李增瑞;

    浙江金衢盆地白垩系红层,共发现二个化石孢粉组合。下部以内环粉(Classopsllis)——希指蕨孢(Schizaeoisporites)——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为主的孢粉组合,为早白垩世晚期沉积。当时是以短叶杉、尖叶杉、苏铁杉为主并参杂有少量苏铁、银杏和海金砂等蕨类的森林植被,反映了热带、亚热带热而干的气候. 上部以希指蕨孢(Schizaeoisporites)为主的孢粉组合.是晚白垩世早期的沉积,当时是以希指蕨为主的植被景观,反映热而干的气候。

    1979年02期 15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三角洲:勘探模式》一书简介

    李从先;

    <正> 休斯顿地质协会于1975年编纂出版了“三角洲:勘探模式”(Deltas:Models for Exploration)一书,主编是该协会主席布劳萨德(M.L.Broussard)。全书共555页,包括24篇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共有六篇论文;第二部分阐述现代三角洲,有八篇论文:第三部分讨论古三角洲,共十篇论文。这本书是关于三角洲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地现代三角洲、三角洲的陆上和水下部分作了描述和探讨。这是休斯顿地质协会近年来编纂出版的第二部、也是内容更充实的一部三角洲专辑。

    1979年02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