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平
Ernst公式常被用于计算斜拉索的弹性模量 ,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会造成索力与索拉伸量之间关系的不闭合 .为此利用斜拉索外形与索力的协调方程 ,提出了一种适合斜拉索非线性分析的状态修正法 ,并由算例证明了此法的正确性、实用性
2000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42 ] - 崔飞,袁万城,史家钧
针对桥梁健康监测中结构参数识别所需的精度以及算法稳定性 ,探讨了基于静态应变及位移测量的结构刚度参数评估技术 .由于量测信息的有限以及测量噪声的干扰 ,算法所建立的方程往往是一个病态的非线性方程 .通过梯度法与Gauss-Newton法以及Monte -Carlo法的综合运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数值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 :只要测点布置合理、加载工况足够 ,基于结构静态响应的参数识别效果相当理想 .
2000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4 ] |[阅读次数:35 ] - 张莉,张其林,丁佩民
首先给出了悬索结构的初始态平衡方程 ,并提出了一种求解结构在初始态预应力分布的线性化方法 .提出的方法是以结构的预应力分布为未知量 ,而结构的几何外形由设计者给定 .在预应力态确定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如何由预应力态反算结构几何放样状态的方法 .算例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实用的 .
2000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33 ] - 季明,李桂花
提出了由地下连续墙 -桩 -箱或筏所构成的复合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 ,该方法定义为二阶段沉降计算方法 .进一步论述了在考虑地基土补偿性状的前提下 ,可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第一阶段沉降 ,用变形总和法计算第二阶段沉降
2000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顾明,张若雪,项海帆2000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 ]
- 谢雄耀,李永盛,黄新才
结合原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加固工程 ,介绍了地质雷达方法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物无损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以及在保护性建筑物加固工程中耐久性诊断 .
2000年01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1 ] - 董军,邓洪洲,王肇民
从主动设计易于控制结构系统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独特系统特性的结构系统———递阶结构系统 .分析了它的特征和优越性 ;讨论了合适的表达方法 ;重点推导了分阶模态集结法的有关表达式 ;详细进行了频域分析 ;以二自由度体系为代表进行了具体的参数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大质量比子系统可以在明显减小主系统动力响应的同时有效地减小子系统的响应 ,使递阶结构获得比传统结构更好的动态特性 .
2000年01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施卫星,李正升,汪大绥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 ,通常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来计算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主要通过与结构自振周期相关的地震影响系数来体现 .基础隔震结构不同于传统结构 ,结构自振周期长 ,隔震层变形大 ,阻尼大 .在隔震结构抗震设计中 ,仅仅利用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抗震设计是不充分的 ,需要验算结构的最大位移反应 .为此 ,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位移反应谱及其计算公式 .
2000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33 ] - 华慧,童小华
按照地物要素分类接边的方法 ,实现了在数字化地图中相邻图幅的自动接边 .该方法分三步完成接边 :接边要素对的提取 ;接边要素对自动分类接边 ;分幅剪辑 .同时还探讨了该方法产生的接边精度的分析和计算 ,从而得出接边图面精度指标为 0 .3mm的结论 ,这可作为衡量地图数字化质量的一个量化指标
2000年01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5 ] - 白征东,沈云中
介绍了GPS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 ,探讨了其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并对GPS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精度和特点作了说明
2000年0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 ] - 陈启军,王月娟,李自育,陈辉堂
对几种主要的机器人运动学冗余分解方法进行了总结 ,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基于优化的任务扩充方法并讨论了这一方法的关节限制避免问题 ;通过一实际的四自由度平面机器人的仿真 ,比较了梯度投影法和任务扩充的方法
2000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3 ] - 安关峰,徐斌2000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陈德珍,张鹤声
石灰颗粒的内孔结构对石灰吸收HCl气体的反应进程起着决定作用 .用Bethe网络来代表石灰颗粒内孔隙之间的连接性 ,用分形概念来描述内孔形状和表面的不规则性 ,从而建立全面考虑内孔连接特征和孔壁形状的不规则性的内孔结构模型 ,并对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 .通过在 2 0 0~ 30 0℃范围内 ,石灰颗粒吸收HCl气体的反应率随时间进展的试验数据与数值模型预测相对比 ,表明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0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8 ] - 王理超,颜肖龙
介绍了野战环境中车载空调器进行隔振时的耦合振动和共振问题 ,提出实现完全解耦的方法 ,建立了无谐振振动隔离的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推导 ,通过实际工况的试验和检测 ,验证了解耦方法和无谐振振动隔离原理 .
2000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7 ] - 李沪曾,张国红,魏衡
建立了多齿端铣切削过程动力学模型 ,开发了切削振动仿真的微机通用软件 .数字仿真多齿端铣切削振动的结果 ,同他人实验结果和实际经验相符、同仿真单齿端铣切削振动的结果相似或互相衔接 ,表明模型的正确性、软件的实用性 .指出多齿连续端铣时随着铣刀齿数增加 ,切削强迫振动幅度减小 ,而稳定性极限铣削深度也随之降低 ,容易发生自激振动 .
2000年01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3 ] - 董志斌,严隽薇,吴启迪
讨论了面向并行工程的组织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型 .描述了群件Notes适合于ODSS -CE开发的突出特性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基于群件Notes的ODSS -CE的总体设计 ,并详细地描述了该系统的具体实现 .对基于Notes的ODSS -CE系统进行简要的总结
2000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张浩,梁浩,吴启迪,A.W.Scheer
论述了企业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到企业集成的发展趋势 ,给出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需求 ,探讨了基于ARIS的供应链管理的建模方法和基于SAP/R3的供应链管理优化、计划和执行的方法 ,并给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实例
2000年01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4 ] - 李鹰,郭虹
分析了循球冷却水中杂质的性质和危害 ,对电子水处理器在阻垢、溶垢、防腐和杀菌灭藻等方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并对电子水处理器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供使用者参考 .
2000年01期 70-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6 ] - 陈荣华,翦知,郑玉龙,陈建芳
南海中部 1 993~ 1 995年连续两年的浅层和深层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试验 ,揭示浮游有孔虫总通量以及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Globigerinoidesruber,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Globigerinitaglutinata等种的通量和相对百分数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盛行期出现高值 ,而Globigerinabulloides,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和Globorotaliamenardii等种则仅在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期出现高值 .此外 ,还发现浮游有孔虫属种的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 .研究表明这种季节和年际变化主要受与东亚季风相关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海洋水文条件变化的控制
2000年01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6 ] - 方小春
设 (A ,G ,α)为C -动力系统 ,其中A为连续迹C 代数 ,G为顺从群 ,αt ∈AutCb(^A) (A) .对任一x∈^A ,F∈L1(G ,A) ,令f(x)为F在A(x)×α(x)G中的标准的像 .证明B=(A(x)×α(x)G ,ΛG)是 ^A上的C 代数连续场 ,其中ΛG 是上述f(·)的闭生成 .作为应用 ,证明存在从A×αG到^A上的连续开映射i使得对任一π×U∈A×αG ,i(π×U) =π1,其中π1为 ^A中满足 kerπ =kerπ1的唯一的元
2000年01期 78-7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施云驰,柴根象
利用最小二乘局部多项式方法建立了半参数回归模型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局部多项式估计 ,在适当条件下 ,得到了它们的渐近正态性和最优弱收敛速度
2000年01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8 ] - 蒋凤瑛
用小波方法对未知密度f(x)进行估计 ,并在某些假定下建立了一种估计量的L1-模强相合性 ,以及在某些限制下 ,弱相合与强相合的等价性 .顺便也给出L1-相合的一个必要条件 .
2000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王琪
建立了符号空间Σ的拓扑结构 .证明此空间上的位移映射在该拓扑意义下半共扼于牛顿映射 .因此牛顿叠代运动具有复杂性 .
2000年01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戴利民
协作体系斜拉桥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斜拉桥的结构形式 .对于工程中常见的独塔及双塔斜拉桥 ,从结构的刚度和受力分析着手 ,对协作体系斜拉桥与普通的斜拉桥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得出协作体系在变形及受力方面的特性 .根据这一特性 ,提出了对工程设计的建议 .
2000年0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0 ] - 韦晓,王君杰,袁万城,范立础
首先扼要阐述了结构抗震分析中反应谱与功率谱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引入功率谱方法的必要性 ;利用反应谱与功率谱之间的关系将抗震设计规范加速度反应谱转化为功率谱 ,为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随机振动分析方法提供了与规范反应谱相协调的功率谱密度 .
2000年01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49 ] - 于明章,叶观宝,赵春风,高大钊
为解决试桩场地样本数偏少的矛盾 ,提出了利用静力触探估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参与统计的新方法 ,并对其可靠性及只考虑试桩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
2000年01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李增选,张莹
介绍了一种新的评价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静动法 (STATNAMIC法 ) .对比传统的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测 ,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
2000年01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7 ] - 何艳丽,王肇民2000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李忠学,沈祖炎,邓长根2000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59 ]
- 童乐为,罗永峰,沈祖炎
上海金茂大厦的玻璃幕墙由国外公司设计制作 ,其铝合金框架型材的最小壁厚为 2 .5mm ,小于我国玻璃幕墙规范最小壁厚为 3mm的规定 .为了评定这种壁厚的铝合金型材是否能够承受上海地区风荷载的作用 ,对两种典型断面的型材进行了足尺静力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材的强度和变形能够满足我国规范的设计要求 ,受压的翼缘和腹板也能保持局部稳定 ..
2000年01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 ] - 白胜勇,靳晓雄,丁玉兰2000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1 ]
- 张成宝,丁玉兰,吴光强,羊拯民2000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 蒋演德,杨国标,方如华
单管塔是一种新颖的通讯塔 ,它具有占地面积小、体积小、经济、美观等特点 .对单管塔首先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应力、挠度计算 ,再用光弹性实验方法得到其最大应力值 ,并比较其结果 ,验证了其结构是合理的 ,工程应用是可行的 .
2000年01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 ] - 潘国荣,王穗辉
针对上海地铁二号线东方路站至东昌路站以及东昌路站至陆家嘴路站区间隧道按设计准确贯通的测量实践 ,论述了地铁贯通测量中的各项误差分配及误差控制技术 ,从而确保盾构按预留洞口精确贯通 .
2000年01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43 ] - 王文剑,楼梦麟2000年01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冯紫良,梁朝霞,戴建国2000年01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下载本期数据